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实验室一览» 重点实验室

青藏高原特有草种资源开发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青藏高原特有草种资源开发及应用国家地方

联合工程实验室

     依托单位:畜牧兽医科学院

     批复时间:2009年

       一、实验室建设情况

青藏高原特有草种资源开发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依托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并联合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禾源草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工程实验室主任周青平研究员。2009年被国家发改委授牌(发改高技[2009]2815号,青发改高技[2009]692号)2011年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被纳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发改办高技[2011]1330号,青发改投资[2012]197号),资助500万元,主要用于牧草种质资源圃建及原种繁育,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库、野外生态环境建设评价监测基地等创新研发及监测平台建设。实验室总体定位为通过选育、开发牧草新品种,形成原种圃、繁育、产业化为一体的“一圃两基地”的研发生产模式,有效改变高寒地区生态恢复难度大、进度慢的局面,满足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建设高寒草地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圃及原种繁育基地、青藏高原特有草种资源与遗传育种实验室。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为筛选抗逆性强的乡土牧草植物,是恢复和重建高寒草地植被、维持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基础。广泛搜集整理和保存国内外优良牧草品种资源,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当地优良牧草种质资源,重点进行适宜青藏高原地区优质高产牧草及饲草料作物新品种的选育、繁殖、推广及其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一)青藏高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现有资源的保护利用。

实验室自2004年至今长期承担了农业部“青藏高原牧草种植资源保护利用”项目,通过几年的项目实施,在青藏高原东部农业区、环湖地区、柴达木地区、青南地区和西藏地区采集各类珍稀、濒危、特有及优良牧草种质材料500多份,采集图像资料3000余张,建立了实验室牧草种质资源数据库。

(二)牧草种质资源圃的建立

青藏高原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圃依托农业部“青藏高原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海北综合试验站”项目建设。始建于2009年,地处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占地面积100亩,海拔3156m,气候寒冷干旱,无绝对无霜期,旱作条件。

资源圃共设置8个区,共建植牧草11科、48属、159种,1200余份种质材料,是国家发改委“青藏高原特有草种资源开发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青海省科技厅“青藏高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基地之一,已成为青藏高原草业科学的技术创新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在牧草资源开发、生态恢复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是集产、学、研于一体的重要研究平台。

(三)牧草育种和驯化选育

经过多年驯化选育,已审定登记多年生牧草新品种8个,青牧1号老芒麦、同德小花碱茅、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等牧草新品种已在青藏高原人工草地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审定登记一年生饲草料品种6个,青引1号、青引2号燕麦,青引3号莜麦等已是青海省环湖地区和青南地区开展抗灾保畜饲草生产和“圈窝”种草的主导品种。

三、野外台站监测

在三江源野外观测站继续开展气象要素、土壤要素、水温要素和环境质量检测等工作。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准备开展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四、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研究团队拥有较高专业素质、结构层次合理的研究队伍,拥有30m2牧草种质资源库和10000 m2的原种资源圃,实验室占地面积270m2,建立了牧草及土壤分析实验室、植物生理实验室,购置了相关仪器设备,目前仪器设备30多台(套)100多万元,可进行牧草抗性分析、牧草营养含量测定、种子生理生化分析等试验。

同时,积极申报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申请专项经费200万元,购置仪器设备50多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