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实验室一览»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力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力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实验教学条件建设

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可追溯至1985年建立的材料力学实验室,中心正式成立于2014年。经过36年的发展,现有5大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800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达2000万元,是本科生、研究生重要的实验和教学基地。中心始终秉承“志比昆仑、学竞江河”的校训,坚持“团结进取、勤奋向上、严谨求实、笃信创新”的院训,在清华大学对口支援帮扶下,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和两级财政的支持下取得了快速发展。

2001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开启了对口支援《材料力学》课程的建设,孙振华、孙学伟、付朝华、范钦珊教授以及胡德贵和蒋小涵高级工程师等先后10余次来学院就材料力学实验室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帮扶,2002年材料力学实验室获批青海大学重点实验室,2004年清华大学捐赠了电测实验设备,并建成力学电测实验室,2007年《材料力学》获批青海省精品课程。

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中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仪器设备类别和台套数有了大幅增加。现有理论力学与动力学实验室、材料与固体力学实验室、结构力学实验室、振动与冲击力学实验室、计算力学实验室等。承担全校理工科类专业本科生基础力学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并建立了力学科普地基、大学生创新基地、力学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和学科竞赛平台。

2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对口支援政策下,2001年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派1名教师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学习电测实验技术,2006年1名教师到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做国内高级访问学者,2013年派2名教师到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学习材料力学实验技术,同时清华大学也不间断的派人赴青海大学进行实验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近年来,通过学校公开招聘引进人才,目前中心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7人(其中1人在读博士),初级职称1人。高级职称占比40%,具有硕、博士学位人员占比77%,现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

现有校级教学名师1人,中国力学学会“徐芝纶优秀力学教师”称号2人,青海省“最美教师”荣誉称号1人,中国力学学会理事1人,校级“师德标兵”称号1人,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胜奖2人,全国工科结构力学及弹性力学课程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1人,青海大学第五届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人。近6年来,在教师教学竞赛、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和“双创”比赛等中获得各种荣誉35项,获批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3项,先后发表实验及教改论文30篇,出版教材1部。

3实验教材建设

中心最先采用自编的实验指导书,在对口支援下,参考清华大学力学系教师主编的《材料力学实验(中学时)》(钟国成、傅承诵主编,1990年)、《材料力学实验》(张小凡、谢大吉、陈正新主编,1994年)、《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孙振华、付朝华主编,1998年)、《材料力学实验》(付朝华、胡德贵、蒋小林主编,2010年)中的内容,结合我校实际,于2015年开始采用自编实验指导书,2019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获第二十七届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

4实验教学改进与探索

中心着力建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元等课程,配置优秀教学资源,建设数理方程、弹塑性力学、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原理与应用等研究生课程。注重创新意识培养,着力促进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统一,将传统实验内容与现代实验内容互相融合,强化基础力学实验与后继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承担了学校理工科专业的所有力学课程理论和实验的教学任务,年均覆盖学生逾2000人次,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中,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实验教学内容得到了优化,2015年土木工程专业开设了16学时的材料力学实验课程。

5开设的实验项目

(1)实验课程项目

现阶段,中心面向全校理工科学生开出:16学时《材料力学实验》,6学时《材料力学I/II/III》和《工程力学》实验,6学时《理论力学》实验,8学时《结构力学》实验。

(2)开放实验项目建设

2014年,中心开展了“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项目。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深化了实验教学的改革,推动了中心全方位的发展,实现了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构建起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经过开放实验的建设,学生参与人数逐年增加,累计达到2000人次以上。项目引导学生变“被动式”实验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对基础力学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提高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实施期间,教师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项,学生获批实用新型专利8项,获批青海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9项,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16项,2021年获得第三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一等奖5人、二等奖7人,2021年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1人、三等奖13人、优秀奖12人。2023年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7人、优秀奖21人。参加“双创”比赛获奖12项。

2021年和2022年期间,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和“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中均获得优秀奖。2023年8月,在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获得三等奖,“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获得优秀奖。

6加强交流开放办学

2015年承办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年承办了全国第六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高等学校基础力学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全国基础力学教学负责人联席会议、第二届海峡两岸流体力学研讨会。参加了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中国计算力学大会暨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大会(CCCM-ISCM2018)、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西部计算力学研讨会、全国“力学课程报告论坛”等学术会议。同时与清华大学、暨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墨尔本大学、纽约城市大学等国内外人员进行交流。先后与四川大学能源工程安全与灾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省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暨南大学“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合作交流。中心先后有3人赴清华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重庆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有5人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科廷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与交流,并与墨尔本大学合作完成了国际合作项目1项。